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聽說 是語言
讀寫 是知識
縱然,好像知道? 又好像大家都知道?
但真的在意識裡,還是實踐了?
那真的完全沒有!果然 它的存在始終只是知識。
聽說 是語言
讀寫 是知識
縱然,好像知道? 又好像大家都知道?
但真的在意識裡,還是實踐了?
那真的完全沒有!果然 它的存在始終只是知識。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是在說我~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消息! 我騎車去吃飯的路上,不知道為啥想台語
(因為杜豋德語讓我想到小時痛苦的文言文,根本就是另一個語言嘛!叫小孩來學一個字一樣,但完全不同文法,一字多義,高中國文最愛的考題,是不有點太難? 難道德國青年也學高地德語?)

So, 我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德語居然跟台語一樣爛!!!
大概被發筆說過我應該要多講...台語

飯吃的很開心,還一直糾纏女孩們我的新發現...結果回來,發現另一件事情
壞消息!我的台語跟德語一樣爛!!!

18.03.2018
證明台語的成語,我真的有聽懂....但原來我平時也說不出來!
那還真跟我說不出德語一樣...最近兒童新聞也能聽懂了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式照燒醬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是個...複製貼上mobile01的討論。
感謝別人的分享,即便事實是這樣,自己好像沒有整理出這樣的言論。
但完全符合,在台灣在歐洲的情境...

完全正中紅心
對比以前,年輕跟ex都在吃餐廳...當然台灣流行搜尋餐廳哪家好吃,然後打卡拍照
現在發生變故後,不得不學養家,出門養自己省錢,好像是會了...
變成喜歡跟某人一起做菜,是一種互相學習,生活情調,培養感情
徹底的跟年輕時,在台灣,在歐洲完全不同...還是?因為我老了?因為學會這些技能?

但Hacker們,說起台灣女生不會煮飯,完全酸到打字不留情。
想想除了真的不會,又嫌麻煩的女生....這種人應該真的很少
幾年前也跟飯糰討論過,做為女人一旦有家庭責任,要做沒有不能做的...沒有做不了的
只是年輕時,沒環境(廚房),沒機會(時間)可以有失敗練習的空間

其實人人都會。
但現在來看,心態卻不一樣

去哪找到一個,跟自己一起培養生活情趣,互相學習,互相關心,互補的人?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的是無聊到...

完全不想寫作業,不知道明天會多少人追殺我
還在這裡寫這種主題

不過就是賀爾蒙作祟,思春情緒無法分解!
怎麼持續這麼久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tudioclassroom
The Nihonmachi Street Fair

Note 8/1-4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dy Hope's story first appeared in an American Baptist newspaper, the Watchman-Examiner, on 15 August 1915, the story preceded by a four-page report on the summer Bible conference held in Northfield, which that year ran from 30 July to 15 August 1915.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實在不符合人性

不過這樣演也算道德勸說的善液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09 Thu 2014 14:51

人都習慣用自己的知識、經歷、經驗去解釋

一旦,看似有增長有更多認同,不禁中了撒旦的陷阱被利用(太抬舉了撒旦)

明明地逞著情慾按著自己所想要的,被驕傲操縱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發現到最近很愛用"二三事"這個詞吧!

忘記在哪兒看到別人的文章,不知道要怎樣下標題就來個"二三事"很方便~(其實是很偷懶)

說到網拍...怎麼會說起他呢?
我這年紀左右半大不小的青年人(已經不年輕了...)就是看著網拍興起!衰落?的
起碼確定是看著它興起,從一開始大家只是賣賣二手物品,買買便宜想要的東西
到人人有個開店夢,都到網拍去賺了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可能身體不舒服....心裡又特別孤寂...

找起以前的朋友們,也試著打電話...
其實,自己一直想...這樣合適嗎?
尤其是"軛"一直在心頭懸掛,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把自己賣了
不遵行神的旨意(其實我根本不知道神有啥意思???)又變成罪自討苦吃

昨天下午,不知哪來發現潔咪的Blog
就很認真的看了起來,真的是既精彩又浪漫的偶像劇
雖說作者自白現實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異國戀情要克服的困難重重
但人們(其實是我)總是看見偶像劇的happy ending而羨慕,
過程的崎嶇與辛苦,那更是證明為了happy ending所付出的代價與犧牲是值得頌揚的
可是如果,劇情不是王子公主快樂生活呢?
是不是時間與代價都白費了?好犀利嚴肅的話題!

今天醒來,還延續著那羨慕別人 有著相愛的戀人陪伴,有完整溫暖的家...的情緒
不自覺又開始尋找複製模式,
其實能遇到相愛的人,證明神所配合的不能分離,與哪個國家的人沒相關

作者說短短幾年從小姐...人妻到母親的轉邊
這話裡真是有許多感觸,如果當初沒有結婚?如果當初沒有生小孩?
我也時常這樣想著,如果沒有怎樣怎樣????
但我們明知道,時間如重來,依然會做一樣的選擇...
而我總是在A羨慕B,在B懷念A,
究竟怎能讓自己...活成這樣呢?
而在A與B的當下,永遠在後悔過去...未曾好好停下看路旁的花、鳥、天空,沈浸在美麗哀愁的世界中

唐牧說,或說大家都知道
外面的人拼命想走進去,裡面的人拼命想跳出來。
如果我永遠都學步會活在當下,在當下喜樂的過神要我過的生活
那麼就算我跳進去,也跟現在在外面一樣...總有得抱怨,總有得寂寞,總有得心酸的...
一個人與自己都無法相處好,怎麼面對兩人的衝突?
既使愛在多,人的愛總有限..被磨光的時候,
潔咪也說再好的感情,一旦越過底線,總有走下坡的一天

突然想起,好像是一條魚寫給我的信中
『雖然身旁睡著的人離自己這麼近,可是我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小孩已經讀大學非常有智慧A
找一個人來,若不能解除孤獨感,恐怕更沒有退路的孤寂

就在我又打算用說話解除我的孤獨感時,看見想起這些話
莫非還要繼續用晦暗不明造成別人困擾,自己困惑.....真是越活越糊塗了

總叫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其實...要是認真給他算,過去沒認真活出來的...現在要開始...
恐怕也剩沒多少時間...再不把握單身的日子???恐以後更加後悔???
每一個當下都在後悔(在C後悔AB,在B後悔A)

原來自己還不愛,也還沒學會恆久忍耐....所以那個人 還。沒。來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就很愛"為賦新詞強說愁"

說起來,特別喜歡看電視劇...人性的描寫

因白色巨塔...讓我想起
不論是各電視劇中人物角色,現實生活中親朋好友....
人性的可悲...就好像在一個不可抗拒的宿命下,依舊照著軌跡進行...
沒有人能抵擋或改變它
因著人的個性特質、環境背景互相影響,得出人在每一步路上的選擇....
每個人生都有苦衷,不論足不足外人道也,這些不得已...逼迫人做出選擇
而每一個選擇總是得付出代價,需要一些犧牲,需要一些『必要之惡』...
並且人生看似一切都是相對的,相對而言,誰對了?誰錯了?不重要...因為是人都有苦衷

這就是人生的悲哀?

這好像朋友C熱愛紫微斗數的命盤解釋...可每一個人好像都逃脫不出...那看起來小小一個命盤
當然,人們說,裡面的高深莫測博大精深,只是我們不懂而已。

可如今我在想...
也許自己的知識理性無法被引導
因此,在人生中漂泊無定,"我是誰?我在這裡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答案還是那樣,人是矛盾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以為清楚自己要什麼...
往往到了那裡,才後悔過去的選擇,或乾脆不需要後悔

只有"人有無限欺騙自己的可能",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的罪性...連絕對標準都不知道就無從選擇
願真理與恩典引導我的人生...不再為人生的悲哀"為賦新詞強說愁"

附註 雖然她已經到外文化那麼久遠的時間,並沒有隨著時間改變思考系統
雖然人的聰明可以引導一些,又藉著教育引導一些,
但無法代替真理把知識理性引導到正確的路上
因此,就活在一切都是相對中,就變成"真理就是沒有真理"觀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的確是很難脫離 罪的綑綁,

時常...轉瞬間,就會犯了驕傲 自以為聰明的罪

人常說: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以前還不認同,漸漸的自己也常這樣犯罪時,才能醒悟過來...
罪性真的,還是兩年前直至如今 『全然墮落』的結論。
罪大惡極真實的是自己!

從不信 到信,就不能體會別人不信的感受
從不知 到知,就不能體會別人沒有環境 能改變思維
從迷惘 到明白路途,就不能體會為何許多人還在 生涯規劃裡 迷失方向,無法為自己的人生決定負責

其實答案 往往很簡單...
路走上去就是了,改轉彎的時候,生命自然會轉彎,也就是這樣漸漸走出生路,雖然過程也許有點苦
不過誰的路途不苦呢?
(好吧~人生勝利組...我的確也很討厭他們..不過不需要嫉妒他們,因為總有最後一日)
天空祈禱者 還蠻令人敬佩的,他說:球來了就擊出去 就是了

對於自己 往往不願意附上代價,還在等人來掛保證。
對於別人 卻太過於看輕,只不過是神給的環境不同,無法體會罷了。

人生果然需要累積經驗...用時間去經歷...
一直認罪,直到有一天不看輕人事物...
也許到那個時候,才有資格平心靜氣 與別人分享 這些話題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算哪类天才?

    新近看到一文,关于天才的,有趣。
    人的一生,往往与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有关。1972年的秋天就发生过这么一件小事:哈佛大学经济系四年级一名学生戴维。加伦森选修了一门艺术课。第一堂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拉斐尔的传世之作《圣母子》,说当毕加索临摹完成这幅画时,他只有17岁。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有什么成就吗?言外之意,你们能与毕加索相比吗,你们能有天才吗?
    老师这一问,对学生刺激很大。加伦森心就想,年龄与创造力有什么关系?难道现在没崭露头角以后就注定默默无闻了吗?没想明白,他继续攻读研究生,耐心地呆在图书馆翻书查资料做学问。他的同学们则个个心急火燎,赶写论文,短平快,希望早点一鸣惊人,闻名四海。
    1997年春天,加伦森准备购一幅小型水彩画。一朋友告诉他,这画太贵了,同样尺寸的画要便宜得多。这又触动加伦森:尺寸能决定一幅画的价格吗?创作这幅画时的作者年龄和这幅画的价格是否有关?这又勾起了大学时代没解开的疑问,于是开始了近十年的研究。
    研究经济学的加伦森,大学时的艺术史没白学。他选了42位美国当代艺术家作为研究对象,其方法也与众不同,他把艺术家的年龄和他们作品的成交价格的曲线图画出现,42条曲线图往墙上一挂,就象门切列也夫元素周期表一样,一目了然:42条曲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的最高点在前端,另一类的最高点在后端。也就是说,这些天才艺术家可以分为早熟和晚成,他定性为“概念型天才”和“实践型天才”。概念,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从小聪明绝顶,天赋极高,少年得志,五岁赋诗,十二岁当丞相那种。
    发现“新大陆”的加伦森,又扩大了研究范围,更加证实了他的研究。毕加索和法国印象派大师塞尚代表了天才的两类。毕加索活了90多岁,可他26岁就完成了《亚维农少女》,被称为过去100年最伟大的作品,一下就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是典型的少年天才。塞尚的最高价作品是他67岁去逝那年完成的,大器晚成到死神降临的前夕。两人登上顶峰的年龄竟相差41岁!
    两相比较,概念型天才知道自已要创造什么,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就像雄狮猎物,过程简明暢快。而实践型天才不知道自已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自已的要求,“对创作目标的追求过程就象一条渐近线,无限趋近但永远无法与目标相交。”毕加索提起笔以前就构思好了整幅作品,而塞尚截然相反。毕加索每幅画都是成品,而塞尚只有10%的作品能让自已满意,所以只有不断地探索、追求,不断地实践、完善,朝着一个未知的目标像龟似的朝着一个方向一步一步前行。
    当然,加伦森最后还注意到这两类天才也并非截然分开,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总之,这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说法,以为天才都是天生的,命中注定;即使有天赋,也未必都能少年得志,有些人还要经过漫长道路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能终成正果。天才是创造力加勤奋的结果。这给了一切不甘平庸的人一线天才的希望。
    十年磨一剑。加伦森年过半百才因提出了创造力理论,在业内名声鹊起,也可说以是大器晚成,也似是乎他没有想到的;而他的那些曾争先恐后发表论文、企望早日扬名的同窗学友,则几乎都一直默默无闻。
    天才毕竟是少数,对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目标和理想,甚至是梦想。但如果能做一回天才的梦,也是人生的一个惊喜。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與弟兄到大買場血拼,恰巧遇上長輩來採買。


還好現金帶的夠,長輩剛好提到出門前心中有意念要帶一個金額。
此時,弟兄不經意就說出『不要太靈恩』。

今日早晨,今天是很重要的特別日:也許是台灣最後一次投票的機會。
因此早晨一醒來,該要先敬畏神敬拜禱告,祈求

12/17
我需要一段沈潛的時間。
也許是一個四年的時間,把社會變好的期待放在小英身上既不健康對他甚不公平。
實在是我們過渡驕傲,以為自己可以造神,拜偶像。
其實這些本來就握在神手中,甚至覺得努力是無用的,人類本來就是愚民。
小英上也好,不上也好,並不會改變我。既使社會能變好,我也沒有機會。
並世界的一切經濟體起落興敗,台灣如何已不重要,死的只要不是我就行了。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年新希望,這種老梗,總是在一年的開頭要來一次。

於是便思考,去年花了不知道幾千買了一堆書。
期許能一本本啃完,順便來點小學生讀書心得報告。
但想起來、做起來,似乎無比艱辛。


每個人所寫的文章、發表的言論,雖總是希望客觀不帶主觀,特別是我常看的某部落格主常說:我是在講xx,不是講感覺,不是講經驗。
特別是不要以感覺經驗訂教義。
可,今日感覺到,其實人本身就接受並發表自身經歷過的那些論點,既使不講感覺經歷也是一樣。
難怪,光一個"xx共識"、"不沾鍋"這種如此鮮明的詞,都能永遠有對立的解讀。
人類只選擇自己想要的相信。

真理、理性在哪裡?
一生都透不徹真理,怎能不體認該柔和謙卑。

仍要讚嘆,這些能將教義、名詞、道理、文章、邏輯做一個通盤組織起來的人。
而我這個蛆蛆卻是越來越盲。


lesl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