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國際觀,國際新聞價值,議題分配 出生到現在,從未有一個時期比2020.1.11開始這一年,空前關注台灣、國際、政治、經濟(四詞自動再排列組合:台灣政治,台灣經濟,國際政治經濟,他國事務...)
1. 台灣人的國際觀
從小到大,許多人喜歡批評台灣人沒有國際觀。當然,我也這樣自以為,是被洗腦也好,看衰台灣自卑崇洋媚外也好,這種參雜我也著實分不出真正的原因。總之,外國人本國人都認為台灣人的國際新聞國際觀=中美日 突然的,(這是美式中文嗎?)我認同中帶著理解。台灣的國際新聞只有中美日,再多也就是西歐先進國,東南亞諸國,最後邦交國。後面這些其實都占不上版面,因為台灣人不想看(=不關心=不需要),因為他們與我們小學讀各種學科一樣與自己無關的,只能是死背硬記然後還給老師。他們與民眾沒有直接間接關聯(至少是第一二層以內看不到的)。媒體價值道德問題不是現在的重點,但是台灣媒體反映民眾想看的事物,跟政治人物誰當選一樣,其實不算是種70-90%的運氣。 是台灣的生存的確依賴80%以上中美日,然後再往後遞減,不論是政治、經濟。依靠鄰居自然只關心鄰居家的大事是正常的,講難聽點就是誰不是求生慾很強,做小國島民(不是寡民,太擠了)更是標配阿!
2. 國際新聞版面
突然有這想法是,tageschau德國第一台電視最具權威新聞,每日八點檔15mins精華。這十五分鐘是能報甚麼?做一個島民井底觀天,那些新聞除了看不懂,其實我也不關心,因為我不是德國人,我連關心德國都不夠,還關心德國人鄰居去了?段數還差遠了 所以理論上德國一家人看著他們雖然也不知關心啥的,但仍每天一起看新聞精華新聞,突然覺得可以理解,德國邊界那麼多國家,加上德國所賴只有歐盟,主場在東歐,隔壁這一堆堆小國放個屁(政治動盪)都要關心阿!很合理..往上還要關心世界中心美中,和隔壁競爭英美。總之,不把國界當邊界的話,德國關心的都是自家事(除美中),歐盟境內都是國內新聞,這樣台灣人就稱不上是不國際化沒國際觀了。因為這太相對了....我們鄰居大(美中)國我們每天也是放個屁都在報導阿
人類都一樣... 上帝果然造的很公平!
矢板曾說:當有兩個國際新聞,選擇放哪一個是看他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政治中心)。一個死更多人的新聞,不一定更重要(或者說被關心吧)。
3. 現代人關心議題數量分配 每一位現代人,每天充斥著時間不夠,跟要關心的議題,不只政治要選邊站,議題也要選邊站,世界哪裡有無神論,人人都選好了邊也選好心中的神,只是“who誰“ & „level 程度“問題 也就是說,在政治經濟國際環保食安房價動物等等等千千萬萬議題中,你能花費心力關注的東西本身就很有限,以至於小眾市場的議題,都是要累積5-10年以上才能受到關注,這些小眾看起來不被主流媒體報導,也是因為阿就沒這麼多人買單阿(=不關心=還不需要)也就不會被注意到。等被注意到,累積10年那大概問題也已經很大了,浮出來就是冰山一角。所以主流新聞永遠在線報的應該都是冰山角,剩下的就任由小眾市場推陳出新的去吸引人的目光來支持自已的組織議題。所以有綠色和平、動物保護、護家盟、LGBT、墮胎、女權、性平權等等等等等數不清的組織來引起你的注意。但通常要引起注意,那就是要極端化,不然誰注意到你的話題。其實對於每個小民來說,吃飯睡覺工作茶米油鹽醬醋茶才是每天關心的話題
凝觀對著矢板說:要不是你提到那個人,我已經幾個月不談他了,因為已經沒有佔據公眾資源的價值。
原來看新聞,看政治人物,當勢已去,他自動已經在舞台上不具被關注的重要性。
留言列表